公安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二级单位34010100649-00003号
位置:首页> 国内标准参编 > 团体标准

什么是团体标准?

信息来源:安徽省环境检测行业协会 发布时间:2024-06-06 字体:[  ]


1:什么是团体标准?


团体标准是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按照团体确立的标准制定程序,自主制定发布,并由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团体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市场主导:市场主体自主制定、自由选择、自愿采用;

政府引导: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营造团体标准发展良好政策环境;

创新驱动:及时吸纳科技创新成果,促进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协调推进:与现有标准体系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同发展。


2:团体标准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团体按照团体确立的标准制定程序自主制定发布,由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团体(association)是指具有法人资格,且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能力、标准化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处于我国标准体系的第三个层级。

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国际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统一使用;强制性和推荐性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并发布标准,或ISO和IEC代表会员机构确认及发布的标准;

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地方和企业标准:地方标准地方 (省、自治区、直辖市) 标准化主管机构或专业主管部门批准发布,在某一地区范围内有效。企业标准是在企业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3:团体标准制定目的?


1、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

政府主管部门由标准制定者转换成规则管理者,把市场需求标准交由市场决定,既增加了标准有效供给,又提升了标准与市场的良好衔接。

2、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根据市场需求,制定高于现有推荐性标准或强制性标准的团体标准,规范企业按标准化生产、经营,促进转型升级,引领创新驱动。

3、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标准是实现世界互联互通和开展商业交流的技术语言,促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的“软连通”,标准化工作助力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4:团体标准与专利成果的关系?


1、团体标准与专利关系:

技术标准伴随专利技术的融入,专利作为科技创新成果重要载体,与标准结合,能够极大地提高标准科技含量,引导更广泛地采用团体标准。

2、管理要求:

《GB/T 20003.1-2014 标准制定的特殊程序 第1部分:涉及专利的标准》

3、团体标准涉及专利政策:

引导标准必要专利的持有人合理专利许可,明确团体标准专利政策制定社会定位和标准化战略,结合团体标准需求和产业发展制定《团体标准涉及专利的处置办法》

4、专利对团体标准的促进:

保证专利技术的优势地位,避免技术纠纷风险,保障团标核心成员利益。组织成员协商处理团体标准涉及专利的运用条款,专利池等,提升行业能力及标准竞争力。


5:团体标准对市场和企业起到的作用


1、提升企业竞争力

作为第三方机构认证或检验的重要技术依据,团体标准有助于提高企业及产品的信用和权威性,更易获得合作方认可。

2、促进贸易成交

团体标准使合作更加透明,依据标准签订合作协议,降低交易风险,增加合作双方互认程度。

3、申报国家级奖项

符合有关国家奖项申报条件的团体标准。可由团体组织推荐申报,有助于提高企业及产品的知名度。

4、扩大企业影响力

团体标准经过市场不断检验,被其他标准组织采纳,有机会升级为地方、行业或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有效提升企业行业影响力。


6:如何申报团体标准?


1、符合国家标准化法规;

2、符合中国节能协会立项范围和指导原则;

3、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要求,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4、行业和企业急切需要,对规范相关的市场行为起到推动作用;

5、有效补充国标、行标和地标空白,促进及时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成果,有效增强团体会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daddd51fae672545bbe8d04e1ca3621.jpg

行业风向标



    为了规范和引导生态环境领域团体标准健康、有序发展,“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将加强对生态环境领域团体标准的指导,进一步规范团体标准的监督机制,探索开展团体标准评估采信工作,推动经过实践检验、基础成熟的团体标准转化或者被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引用。

    ----节选自生态环境部法规司标准处处长李晓弢2022年9月26日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第二届标准化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政策背景


    

    到2025年,实现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完善污染防治标准,健全污染物排放、监管及防治标准,筑牢污染排放控制底线。统筹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标准,制定修订应对气候变化减缓、 适应、监测评估等标准。制定山水林田湖草沙多生态系统质量与经营利用标准,加快研究制定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系统服务与评价、生态承载力评估、生态资源评价与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效益评估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标准,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保障生态安全。


----节选自《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标准。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标准制定工作,加强半导体、火电、玻璃、家具制造等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制性地方标准制定,从排放、监管、监测等各方面提升标准化水平。加快研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餐饮业环境保护、城市声环境功能区监测等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积极参与生态环境领域长三角区域标准制定。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保障生态安全。

----节选自《关于全面推进标准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皖发〔2022〕10号)


  

    完善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标准体系。健全生态环境质量和风险管控标准,制修订一批生态系统环境观测与环境保护、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整体观测、保护和系统修复领域标准研制,构建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标准体系、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标准体系。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生物安全评价、生态状况监测评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生态风险评估预警、生态系统服务等领域标准制定。完善绿色产品标准。构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标准体系。〔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节选自《关于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市监标技发〔2022〕64号)



    团体标准实施效果良好,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制定要求的,团体标准发布机构可以申请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鼓励各部门、各地方在产业政策制定、行政管理、政府采购、社会管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招投标等工作中应用团体标准。鼓励各部门、各地方将团体标准纳入各级奖项评选范围。

----节选自《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国标委联〔2019〕1号)



    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国家支持在重要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等领域利用自主创新技术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制定高于推荐性标准相关技术要求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